Bwin必赢简介
院长致词
学校主页
学生天地
首页 >> 学生天地 >> 正文

星火永续,初心若磐 | 我们共进连开展第五期红色观影活动之《1921》

2025年03月17日  点击:[]

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,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让青年连员在学习红色历史、品读红色故事中,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。3月8日晚,我们于学院203教室开展第五期共进连重温红色经典系列——《1921》篇观影活动。第三十三届共进连全体连员和值周连干参加本次活动。

| 观影现场

学院始终将青年连员的全面发展与价值塑造紧密结合,此次观影活动正是以历史叙事深化连员思想启迪,筑牢信仰根基的重要实践1921》聚焦1921年前后的上海,以李达、王会悟夫妇筹办中共一大会议为主线,串联起毛泽东、刘仁静等13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革命者群像。影片展现了这群青年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,突破国内外势力的重重阻挠,在动荡时局中凝聚共识、点燃革命火种的历程,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开天辟地之变。青年连员在回望百年前同龄人的抉择中,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都深刻联结,笃定“青春何为”的方向。

| 连员观影学习

连员总结

连员 241班顾佳琪

电影用诗意的镜头还原了觉醒年代的温度。当毛泽东在晨雾中奔跑,布鞋踏碎霞光;当刘仁静穿着素布长衫站在北大红楼前,用清亮的嗓音背诵《共产党宣言》;当王会悟撑着油纸伞走过石库门,旗袍掠过青石板上的露水——这些凝固在胶片里的青春影像,让我突然意识到,百年前那群平均年龄28岁的先驱者,原本也是象牙塔里的读书人。他们在图书馆的尘埃里寻找真理,在油印机的轰鸣中传递火种,将教室里的辩论化作改天换地的惊雷。

站在新时代的坐标回望,银幕上的青春与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在时空深处相遇。当镜头扫过当代上海陆家嘴的璀璨灯火,百年前石库门里的烛光依然在记忆深处闪烁。那些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深夜,在支教课堂写下的板书,在乡村振兴田野里留下的脚印,都是对先辈精神最诚恳的续写。

走出学院,夜的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,我抬头看见,西大南门在夜色中微微发亮。百年前那群青年在至暗时刻寻找光,今天的我们,该怎样让这束光永远明亮?回望百年初心,不负青春韶华,我们的使命才将将开始……

 

连员 244班宋金烁

黄轩饰演的李达在天台背诵《共产党宣言》时,镜头从铅字印刷的德文原版转向东方鱼肚白的天际。这个精妙的蒙太奇让我想起茨威格笔下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——那些改变世界的思想从来不是诞生在恢弘的殿堂,而是在逼仄的亭子间、在油墨未干的印刷机前、在巡捕暗探的围追堵截中孕育。何叔衡讲述举人功名被烧毁时眼底的泪光,王会悟撑着油纸伞在石库门望风的剪影,这些被历史教科书简化的名字,在光影中还原成有温度的血肉。  

最震颤心灵的场景出现在尾声。当13位代表在嘉兴南湖的船舱里低声唱起国际歌,镜头突然切至现代上海外滩的璀璨灯火。百年时光在蒙太奇中坍缩,那些曾经在弄堂里躲藏的青年,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火种,已然化作万家灯火里的朗朗书声,化作天宫空间站的星辰轨迹。  

那些在历史褶皱中闪光的青春脸庞,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相信火种不灭的理想主义者,依然在提醒着我们:真正的革命,从来不是某个历史节点的完成时,而是一代代人永不停歇的追寻。

 

连员 243班李诗怡

怀着炽热又崇敬的心看完《1921》,影片将那个风云激荡的觉醒年代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,令我心潮久久难平。

影片中,诸多场景都成为直击灵魂的高光时刻。李达站在屋顶,对着沉沉黑夜奋力呐喊,他的声音穿透寂静,满含着对驱散民众蒙昧的急切渴望。那一声声呼喊,承载的是民族觉醒的先声,让我深切感受到先辈对光明的执着追寻。还有毛泽东在弄堂中全力奔跑的画面,他的身影在狭窄的巷道中穿梭,脚步急促有力,每一步都似踏响时代的鼓点。他的眼神从起初的忧虑愤懑,逐渐变得坚定炽热,这一路奔跑,是他理想信念的蜕变与升华,是向旧世界发出的宣战。
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更应铭记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,以先辈为榜样,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。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浪潮里,努力拼搏、积极进取,不负韶华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本次观影活动让连员们深刻把握党的历史脉络和时代使命。未来,共进连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,以创新形式开展学习教育,引导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,筑牢信仰之基,勇担时代之责。

| 覃玮倬、赵 | 覃玮倬 | 覃玮倬、林思彤

一审一校 | 陈爰熹 二审二校 | 刘佩瑶 三审三校 | 于

关闭